互聯網時代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但是對于數據的管理,一直缺乏相應的措施。很多數據也沒有得到聯通。
在政府層面,一旦數據能夠完全互聯互通,政府目前所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務,大多數都可以在線上辦理,極大的節省人力物力。
現在各地的機構改革方案紛紛出臺,地方機構改革的藍圖已繪就,關于大數據的規劃將全面鋪開。
從已經公開具體改革方案的看,山東、重慶、福建、廣東、浙江、吉林、廣西等7省份均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大數據。
在此之前,也有許多市級層面的大數據局,這次的改革方案,更多的是從省級層面布局數據管理。意味著很多省份開始高度重視大數據戰略和智慧城市戰略,而大數據管理局的設立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
各省市大數據局成立盤點如下
其中,湖南、遼寧、海南、江蘇的機構改革方案已通過待公布。再者,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是之前成立的省級直屬單位,其他七個都是今年新成立的。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2017年2月,貴州省將省公共服務管理辦公室職責全部劃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將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承擔的有關數據資源管理、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除電子信息制造業外)、信息化(除“兩化融合”外)等職責,整合劃入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此外,貴州省信息中心(省電子政務中心、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調整由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管理。
福建省大數據管理局
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設置省政府部門管理機構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加掛省大數據管理局牌子。
山東省大數據局
為主動適應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解決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建設“數字山東”,在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大數據和電子政務等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省大數據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
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通過組建這一機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統籌管理公共數據資源和電子政務,推進政府信息資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進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浙江建設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為統籌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協同應用,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成立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
將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推進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社會公共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智慧城市建設職責等整合,組建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作為市政府直屬機構。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構改革新成立的直屬機構,為了更好地推進數字廣西建設,充分利用中國—東盟信息港這一平臺,完善三位一體、聯動發展的大數據發展體系,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態,發展壯大新動能,力求贏得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吉林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
吉林省組建了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將省政府辦公廳的電子政務建設、政務公開協調職責,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相關部門的省大數據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數字吉林”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建設職責等整合。
各地為何紛紛設立省級大數據管理局?
職能一,提高對數據匯集的重視。大數據管理局的成立表明當地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專職機構的設立也能夠真正敦促、教育各級各部門更重視大數據建設,進而幫助當地政府更好地整理、匯集數據,為當地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
職能二,打破“數據孤島”。數據聯通能夠發揮數據的效用,但是由于各級各部門從部門利益出發,共享數據的動力不足。這一方面導致了一個個的“數據孤島”,難以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相互割裂的數據事實上根本不是大數據,只能被稱為“小數據”。
大數據更廣泛應用后,城市和省份以及國家可以向智慧轉型,未來實體政府有望瘦身。但是,使用大數據要解決各部門的信息孤島問題。另外,使用數據也要確保居民隱私不外泄。
一個國家和地區到底有多少常住人口、土地,農業、國土、統計局等多個部門數據不一樣,而通過大數據可以做到相對準確。不過,目前地方和全國對大數據應用仍有限。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而一旦數據能夠完全互聯互通,則政府目前所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務,99%都可以在線上辦理,不僅“最多跑一次”將變為“一生只要跑一次”,甚至有些服務會變為“一生一次也不用跑”。不僅智慧政務服務將能夠得到真正體現,而且還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當然,當數據實現了互聯互通之后,數據在整個政府部門內部就是透明的,就有工作人員泄露數據的可能,而可以在傳統授權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的加密機制對數據進行加密,并建立起有效的數據溯源機制來有效防范數據泄露的風險。
來源:搜狐網